文物是活著的歷史,讓文物說話,讓歷史發(fā)聲,不僅豐富著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(yǎng),更堅定著中華兒女內(nèi)心深處的自信。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天山網(wǎng)推出《何以中國·文物穿越記》專欄,講述這些珍貴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,探尋古文物與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,感受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和時代風采。

唐代點心看上去依舊可口,老祖宗們遠比你想象的會吃


吐魯番是新疆考古發(fā)掘的寶地,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大量的絲綢、文書、俑類等珍貴文物,還出土了精美的花式點心、誘人的餛飩、風味干果等,甚至還有保存得完好無損的精致飲食器具。仿佛穿越時空,將我們帶回了那個遙遠的古代。這些別具一格的花式點心,以面粉為基礎(chǔ)原料,全程手工捏制或模制成形,經(jīng)過烘烤而成。

馬球:帕米爾高原上傳承千年的熱血競技


什么是唐代第一運動?答案就是:馬球。作為馬術(shù)和蹴鞠結(jié)合的產(chǎn)物,中國古代馬球誕生于東漢時期,興盛于唐朝。這項高雅有趣且富有挑戰(zhàn)性的體育運動成為唐代上至貴族下至百姓所癡迷的活動。新疆博物館的“打馬球俑”便是其昔日輝煌的生動縮影。

古墓中的文明印記 從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媧畫像說起


今天,讓我們一起走進新疆博物館,探尋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唐代《伏羲女媧畫像》。伏羲與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創(chuàng)世始祖。歷年來,新疆吐魯番出土了眾多《伏羲女媧圖》絹畫和麻畫。這些作品創(chuàng)作于魏晉南北朝末期至隋唐時期,展現(xiàn)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藝術(shù)水平。

“鏡”有此事,書生救了牧羊女從此開啟一段奇緣


“鏡與人俱去,鏡歸人未歸”“郎如青銅鏡,照面不照心”你們知道嗎?古人特別喜歡把情懷寄托在銅鏡上,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。就比如,阿勒泰地區(qū)文博院收藏著一面宋代“柳毅傳書故事鏡”。這鏡子畫面感可強啦!它不僅反映了中原文化對西域的深遠影響,更體現(xiàn)了當時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純真向往與不懈追求。

聽“瑤池寶物”講述山川故事


說起天山天池,新疆的小伙伴應該并不陌生。它有來自200多萬年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留下的絕美景致,有來自3000多年前周穆王與西王母湖邊歡筵對歌的傳說,更有“站立”在燈桿山山坡上遠望碧波的博克達山廟遺址。而今天要講的這件“瑤池寶物”就在這個遺址里被發(fā)現(xiàn),名為“建修博克達山廟記”石碑。

聽,新疆博物館唐代廚娘們在聊天兒


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博物館,有一組彩繪勞動婦女俑讓人眼前一亮!舂糧、簸糧、推磨、搟面……1300多年前的唐朝新疆,四位“小姐姐”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樂乎!腦海里是不是已經(jīng)有了畫面?她們可是1972年從吐魯番阿斯塔那201號墓里“穿越”來的哦,泥塑彩繪,顏值與實力并存!

1400年前吐魯番的“老年優(yōu)待證”長什么樣?


1400年前吐魯番的“老年優(yōu)待證”長什么樣?就在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旁的哈拉和卓古墓,曾出土過一把1400年前的鳩杖,它承載著滿滿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內(nèi)涵,傳遞著尊老愛老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這把鳩杖現(xiàn)館藏于自治區(qū)博物館,年代為北朝至唐代,通體黑色,長達1.74米,杖頭是一只雕刻精細的斑鳩鳥,身涂少許紅色,口銜紅綬帶。

哈密出土的盛唐銅鏡,驚艷了時光!


“四神十二生肖銅鏡”,大氣磅礴,典麗非凡,來自哈密拉甫卻克古城。它曾在一座不起眼的偏室墓中沉睡千年,考古專家本以為空空如也,卻在最不起眼的角落,發(fā)現(xiàn)了陶罐、銅鏡與漆器。經(jīng)過文保人員的專業(yè)處理,鏡背的四神十二生肖容貌漸露,這面曾經(jīng)照古人的銅鏡,為今人所嘆。

你知道“蘇幕遮”嗎?這件龜茲文物中竟藏了一個“樂舞團”


歷史的塵埃被輕輕拂去,一段被遺忘的時光重新綻放光彩。這件珍貴的彩繪有翼童子舍利盒,出土于新疆庫車的蘇巴什佛寺遺址。如今卻遠在他鄉(xiāng)——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。這件木制的舍利盒,高31.2厘米,直徑37.3厘米,不僅是西域樂舞藝術(shù)的瑰寶,更真實反映了昔日龜茲樂舞的盛況。

1700多年前,人們使用的合同“長”啥樣?

1700余年前,人們使用的合同“長”啥樣?那時的合同是如何簽訂的?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博物館魏晉南北朝展廳里,一枚看似很不起眼的木簡,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年代較早的“合同”模樣。

新疆古人最珍視的禮物——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

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士的漢代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錦護臂,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(fā)現(xiàn)之一。這塊五色織錦絢麗的“多巴胺配色”放在今天也完全不過時,篆體漢字清晰可見。

穿越千年的祝福——“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”錦

“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”錦出土于樓蘭故城孤臺墓地。這幅織錦以藍色線作底,黃、褐、草綠三色線顯花,圖案以卷曲的變形云氣紋為骨架,配以龍、虎、天祿等瑞獸紋飾,其上云氣紋飄逸靈動,先民還巧妙地將“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”九字織在錦上。

叮,一封來自古代新疆的不朽情書請查收 600多年前的紙幣如何防偽?來看看古人的高超智慧 古人離婚財產(chǎn)怎么分割?新疆這個博物館有份判決書

何以中國丨岑參筆下的輪臺:從烽火連天到果園飄香

歷史的遺跡與今人的日常生活在此交相輝映。烏拉泊古城歷史陳列館的開放,如同時光隧道,帶領(lǐng)我們走近古城的歷史。

何以中國|走進喀什盤橐城,追憶絲路功臣班超

因為他,這座城成為了浩瀚中華史卷里一處特別的存在。發(fā)生于這座城的故事和所彰顯出的精神,兩千年來一直熠熠生輝。

散入春風漫古城

新疆考古事業(yè)開啟近百年來,文博工作者篳路藍縷、代代接力,在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間行走,與一座座古代城址邂逅,讓極具歷史價值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層見疊出,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悠遠的歷史軸線、多元的歷史場景、深厚的文化內(nèi)涵。

吐魯番雙城:絲路要道上的文化寶庫

無論是交河故城那縱橫交錯的阡陌巷道,還是高昌故城氣勢恢弘的高大城墻,都展示了這片大地上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。

古老城市重煥文明新機

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改造過程中,當?shù)刂μ嵘诰蛭幕?,重塑傳統(tǒng)街區(qū)的歷史文化肌理,在保護歷史信息的真實性。

北庭新城 千年遺韻

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(又稱西大寺)為高昌回鶻時期的王室寺院,是新疆天山北麓僅存的一座早期佛教遺址。

喀什尋寶!這里文物有點“潮”

喀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、人文氣息濃郁悠長。除了“活著的千年古城”,喀什還有很多珍貴的絲路瑰寶。今天,阿達西就帶大家去喀什博物館看絲路古道上的千年遺物。

認識千年前的唐代月餅

賞月吃月餅,是中華民族在中秋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習俗。唐朝的新疆人吃月餅嗎?月餅長啥樣?是什么餡的?本期節(jié)目阿達西就帶大家去自治區(qū)博物館,看看唐代的月餅長什么樣?

“龜茲寶寶”參展!帶您領(lǐng)略千年石窟文化

6月26日至30日,第八屆中國—亞歐博覽會在烏魯木齊舉辦。有一組“嘉賓”在博覽會現(xiàn)場備受歡迎。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其中一位做客《阿達西說事》,有請!